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及自治区政协委员王杨宝、储建平、童安荣、郑子盛、蔡进军、沈天君反映,我区灌区灌排体系导致重点入黄排水沟接纳的农田退水和城乡生活污水污染物,直接威胁黄河水生态环境安全。上海市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政策支持—部门协同—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治理”全过程治理体系和“政产学研用”全链条治理模式,对我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为此,建议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体系。我区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规定,但对照先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农业面源污染物监测、评估、排放标准上,还需要制定更加符合区情的、分区分类的标准。
构建联动协同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我区应构建区、市、县联动,生态环保农水协同的工作机制,健全协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体系。横向上形成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科技厅等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打好政策支撑组合拳;纵向上构建“自治区统筹协调、市县区组织推进、乡镇具体实施”的工作模式,奏响综合治理交响曲。
以新质生产力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结合宁夏农业特点,我区应充分利用近地传感技术、遥感技术等获取种植结构、土壤氮磷淋洗系数、排水沟氮磷浓度等指标数据,建立长期动态监测数据库,努力构建基于信息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宁夏农业面源污染动态智能监测及预警体系,以新质生产力支撑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一张网”,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精准动态监测、跟踪与预警,为开展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决策和对策提供基础支撑。
着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我区应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研发作物专用缓/控释肥等新型功能肥料,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有机肥替代等化肥减施技术。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化防控技术示范,集成推广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采用种子、种苗和土壤预防措施,促进农药减量增效。
强化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应立足畜牧业发展较快的区情,科学测算土地的粪污承载能力,确保畜牧业发展不突破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大力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设施化处理等粪污源头减量模式,降低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积极探索粪污多元化利用模式,通过粪水黑膜发酵、粪污燃料化利用、微生物菌剂筛选等方式,推广粪污全量还田、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能源化利用技术;大力推行稻渔共生、工厂化养殖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安全利用。
加强东西部协同技术攻关。我区应抢抓宁夏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的机遇,加强我区科技力量与东部发达地区科研院所协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